捕收剂消耗量大?药剂乳化技术与浮选回路循环利用的增效方法
以下分别从药剂乳化技术和浮选回路循环利用两方面,详细介绍降低捕收剂消耗量的增效方法:
药剂乳化技术增效方法
原理
捕收剂经过乳化处理后,能以微小液滴形式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乳液体系。这一过程极大地增加了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接触面积,使捕收剂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进而减少其用量。
具体实施途径
机械搅拌乳化
操作方式:把捕收剂添加到含有适量水和分散剂的水相体系中,利用搅拌器以特定转速进行高速旋转搅拌。通过搅拌器产生的剪切力,将捕收剂分散成细小液滴,从而形成乳液。
案例:在某铁矿浮选作业中,采用机械搅拌乳化技术,将捕收剂与水、分散剂充分混合搅拌,使捕收剂用量降低了约18%,同时精矿品位有所提升。
超声乳化
操作方式:借助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空化效应,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形成的微小气泡迅速崩溃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将捕收剂分散成微小液滴,进而形成乳液。在此过程中,需要精准调节超声功率和作用时间,以此控制乳液的粒径大小和稳定性。
案例:某铅锌矿在浮选过程中引入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优化超声参数,使捕收剂用量减少了约22%,浮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化学乳化
操作方式:向捕收剂和水体系中添加适量的乳化剂,利用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促使捕收剂更易分散成乳液。在此过程中,必须精心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并严格控制其用量,同时要考虑乳化剂对浮选过程的潜在影响。
案例:某金矿浮选作业采用化学乳化技术,选用特定的乳化剂后,捕收剂用量降低了约15%,且对浮选指标无负面影响。
应用效果
药剂乳化技术能够使捕收剂更均匀地分布于矿浆中,增强其与矿物的接触机会,提高捕收效率。大量实践表明,采用药剂乳化技术后,捕收剂消耗量可降低15%30%,同时有助于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浮选回路循环利用增效方法
原理
浮选回路循环利用旨在对浮选过程中的尾矿、中矿等进行再次处理,充分回收其中未充分利用的捕收剂和有用矿物,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效降低捕收剂的消耗。
具体实施途径
尾矿再选
操作方式:针对浮选尾矿开展二次或多次浮选作业,依据尾矿的性质,选用适宜的工艺和药剂条件,对尾矿中残留的有用矿物和捕收剂进行回收。
案例:某铜矿对浮选尾矿进行再选,通过调整浮选药剂制度和优化工艺流程,不仅回收了大量铜矿物,还使捕收剂单耗降低了约20%。
中矿返回优化
操作方式:合理规划中矿的返回方式和位置,确保中矿中的捕收剂和有用矿物能够充分参与后续浮选过程。需根据中矿的性质和浮选流程特点,科学选择直接返回、分级返回等方式,以提高浮选效率。
案例:某铅锌矿对中矿返回系统进行优化,采用分级返回的方式,使捕收剂在中矿中的利用率提高,捕收剂消耗量降低了约18%。
药剂回收与再生
操作方式:研发并应用药剂回收和再生技术,从浮选废水中分离和回收捕收剂。例如,采用萃取、吸附等方法将捕收剂从废水中提取出来,经过处理后重新用于浮选。
案例:某选矿厂采用吸附法回收浮选废水中的捕收剂,使捕收剂回收率达到约60%,捕收剂总消耗量降低了约25%。
应用效果
通过实施浮选回路循环利用措施,可显著降低捕收剂消耗。综合多个矿山的应用案例,在合理应用尾矿再选、中矿返回优化和药剂回收再生等技术后,捕收剂单耗可降低15%25%,同时提高了有用矿物的回收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关新闻
- 选矿药剂的储存方法
- 捕收剂的作用和原理
- 怎样区分起泡剂的好坏
- 浮选油的工作流程
- 丁基黄药有哪些化学性质
- 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的合成条件
- 合理添加乙硫氮的重要性
- 异戊基黄药可以带来更好的利润
- 丁铵黑药发生紧急情况的急救方法
- 硫氨脂的合成方法
- 起泡剂效果不稳定?泡沫强度不足、持久性差与矿浆pH值匹配的解决方案
- 起泡剂与浮选设备不兼容?泡沫层分布异常、刮泡效率低的适配改进方案
- 捕收剂选型指南:如何根据矿石性质匹配最佳捕收剂?
- 捕收剂用量异常波动?常见原因及精准控制方法
- 捕收剂用量过大却效果不佳?药剂选择、矿浆pH值与浮选条件的匹配分析
- 捕收剂用量波动大?矿石性质变化与实时检测调整策略
- 浮选油在矿物浮选过程中起泡效果差怎么办?
- 如何解决浮选油储存或使用过程中的乳化、变质问题?
- 乙基黄药浮选效果下降?常见失效原因与解决方案
- 乙基黄药储存易分解?正确保存条件与保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