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君邦选矿材料有限公司

18863889588

13605458130@163.com

公司产品
烟台君邦选矿材料有限公司
座 机:400-835-6006
手 机:18863889588
联系人:杨总
邮 编:264000
邮 箱:13605458130@163.com
地 址:莱阳经济开发区长江路以东香山路以南
新闻详情
首页 > 新闻 > 内容

在实际选矿过程中,如何根据矿石性质选择合适的捕收剂?​

编辑:烟台君邦选矿材料有限公司时间:2025-09-05

选择捕收剂并非简单地套用公式,而是一个基于系统分析、试验验证和经济效益权衡的决策过程。其核心逻辑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和原则:

一、核心原则:根据矿石性质“对症下药”

捕收剂的作用是与目标矿物表面发生作用,使其疏水上浮。因此,选择的基础是深刻理解“矿石性质”和“捕收剂特性”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

1.分析矿石性质(诊断病因)

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必须尽可能详尽。

•矿物组成:首先要明确需要回收的目的矿物是什么(如黄铜矿、辉钼矿、方铅矿),以及主要的脉石矿物是什么(如石英、方解石、云母)。

•矿石的化学性质:

◦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目的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天然疏水或亲水)、表面电性(零电点PZC)等。

◦氧化程度:矿物是否被氧化?氧化膜会严重阻碍捕收剂与新鲜矿物表面作用。例如,原生硫化矿(易浮)和氧化矿(难浮)所需捕收剂类型和用量差异巨大。

◦嵌布特性:矿物是粗粒散布还是细粒浸染?细粒和微细粒可能需要选择性更强的捕收剂或组合用药。

◦伴生关系:有哪些可浮性相近的杂质矿物?这是选择选择性捕收剂的关键。例如,分离铜-铅、铅-锌、铜-硫时,选择性至关重要。

•矿浆的化学环境:

◦pH值:矿浆的酸碱度极大地影响矿物表面电性和捕收剂的存在形态(分子或离子)。许多捕收剂只在特定的pH范围内有效。

◦难免离子:矿浆中固有的Ca²⁺、Mg²⁺、Fe³⁺等离子会活化或抑制某些矿物,干扰分选。

2.匹配捕收剂特性(开具药方)

根据矿石性质,从以下角度筛选捕收剂:

•按作用机理分类选择:

◦离子型捕收剂:通过在矿物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或表面化学反应而起作用。选择性好,但用量较大,对pH敏感。

▪硫代化合物类(黄药、黑药、硫氮类):硫化矿捕收剂的绝对主力。

▪黄药(Xanthate):最常用,捕收能力强,用于铜、铅、锌等硫化矿。丁黄药、乙黄药是最常见的品种。

▪黑药(Dithiophosphate):选择性比黄药好,捕收能力稍弱,常用于浮选易浮的硫化矿(如次生铜矿)或作为辅助捕收剂。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有利于铜硫分离。

▪硫氮酯(如Z-200):选择性极佳,常用于铜钼分离、铜硫分离。

▪羟基羧酸类(油酸、氧化石蜡皂):典型的氧化矿捕收剂。通过物理吸附或半胶束吸附作用。用于浮选萤石、白钨矿、磷灰石、铁矿等。缺点是耐低温性差,对钙镁脉石选择性差。

▪胺类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用于浮选石英、硅酸盐、钾盐等硅酸盐矿物和菱锌矿等。是反浮选(脱硅)工艺的核心药剂。

◦非极性捕收剂(烃类油):如煤油、柴油、天然气油。主要通过物理吸附覆盖在天然疏水性矿物表面,增强其疏水性。是辉钼矿、石墨、煤等的主要捕收剂。

•按选择性要求选择:

◦强捕收力、弱选择性:如黄药,适合简单矿石或粗选作业,目的是提高回收率。

◦弱捕收力、强选择性:如黑药、某些硫氮酯,适合复杂矿石或精选分离作业,目的是提高精矿品位。

•组合使用(混合用药):

这是实际生产中非常普遍的策略,能取得“1+1>2”的效果。

◦协同效应:不同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共吸附,能提高吸附量和疏水效果。

◦功能互补:一种捕收剂负责抓取(如黄药),另一种负责提升选择性(如黑药)。

◦例子:铜硫矿石浮选中,常用黄药+黑药的组合;复杂多金属矿分离中,常采用组合用药以增强分选效果。

二、实际选择流程: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

1.资料调研与初步判断:根据矿石类型(硫化矿/氧化矿/非金属矿),参考同类矿山的成功经验,初步确定几种候选捕收剂。例如:

◦硫化铜矿:首选黄药类(丁黄药、戊黄药)。

◦钨矿/萤石:首选油酸类。

◦铁矿石反浮选脱硅:首选胺类捕收剂。

2.系统的浮选试验(核心环节):

◦探索性试验:在实验室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或实际矿石的小型浮选试验,快速筛选出几种效果较好的捕收剂。

◦条件试验:对筛选出的优选捕收剂,详细考察其用量、矿浆pH值、浮选时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找到最佳用药制度。

◦对比试验:将不同捕收剂或组合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客观评价指标(精矿品位、回收率、浮选速率)。

◦闭路试验:模拟工业生产的连续过程,验证最终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3.考虑工业应用的现实因素:

◦成本:药剂价格、用量直接影响生产成本。高效但昂贵的药剂需要权衡其带来的品位和回收率提升是否能覆盖增加的成本。

◦供应与稳定性:药剂的来源是否稳定、质量是否均衡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更换供应商。

◦环保与安全:药剂的毒性、刺激性、可生物降解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高毒性的酚类捕收剂已被淘汰。

◦溶解性与分散性:药剂在常温矿浆中的溶解和分散性能,影响其作用效果和添加方式。

◦泡沫性质:某些捕收剂会产生过于稳定或粘稠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浓缩和过滤作业,需要额外添加消泡剂。

三、典型示例

•案例一:某斑岩型铜钼矿

◦矿石性质:主要目的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钼矿,脉石为石英、长石。辉钼矿天然疏水。

◦捕收剂选择:

▪粗选:使用煤油或柴油作为辉钼矿的主捕收剂,同时添加少量黄药(如戊黄药)捕收黄铜矿。这是一个经典的组合用药案例。

▪铜钼分离(抑制铜浮钼):使用硫氮酯(Z-200)或黑药等选择性捕收剂,它们在抑铜的强碱性环境下仍能有效捕收辉钼矿,而对被抑制的黄铜矿作用很弱。

•案例二:某铁矿反浮选脱硅

◦矿石性质:目的矿物为铁矿物(磁铁矿/赤铁矿),脉石主要为石英。

◦捕收剂选择:采用阳离子捕收剂(胺类,如十二胺),在碱性条件下,胺类阳离子能优先吸附在带负电的石英表面,使其疏水上浮,而铁矿物留在槽内作为精矿。

总结来说,选择合适的捕收剂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透彻分析矿石“是什么”,然后基于科学原理和试验数据决定“用什么”和“怎么用”,最后结合成本、供应、环保等现实因素做出最终决策。没有任何一种捕收剂是万能的,持续的工艺优化和新型药剂的研发永远是选矿领域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