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矿作业中,如何安全操作与储存乙基黄药?
乙基黄药(乙基黄原酸钾)是浮选工艺中最常用的捕收剂之一,尤其在硫化矿的选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乙基黄药本身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潮解、分解,遇酸、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风险。因此,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科学、严谨的安全操作与储存规程,是保障选矿厂安全生产的基石。
一、乙基黄药的基本特性与潜在风险
在讨论具体措施前,必须充分了解其风险来源:
1.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接触可能导致灼伤、过敏。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皲裂。
2.分解特性:乙基黄药化学性质不稳定,遇酸、受热或与水接触会缓慢分解,产生二硫化碳、醇等有毒、易燃和刺激性气体。
3.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造成长期不良影响。
二、安全操作规程
1.个人防护装备
所有操作人员在接触乙基黄药前,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呼吸防护:在粉尘区域或密闭空间,应佩戴防尘口罩或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部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或面罩。
•手部防护:穿戴耐化学品腐蚀的橡胶或PVC手套。
•身体防护:穿着防酸碱工作服或围裙,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足部防护:穿防滑、防渗漏的胶靴。
2.作业前准备
•通风:确保操作区域(如药剂制备间)通风良好,最好配备强制通风系统。
•检查设备:检查给药泵、管道、阀门是否完好,无跑、冒、滴、漏现象。
•熟悉MSDS: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乙基黄药的材料安全数据表,了解其应急处理方法。
•准备应急物资:作业点附近应备有清水、中和剂(如纯碱)和应急冲洗装置。
3.操作过程要点
•搬运:搬运袋装黄药时务必轻拿轻放,严禁抛掷或碰撞,防止包装破损。
•配制溶液:应采用“慢加慢搅”的原则。将黄药缓慢加入水中,同时充分搅拌,以防止粉尘飞扬和结块。严禁将水倒入黄药粉末中,以免剧烈反应和喷溅。
•避免禁忌:严禁与酸性物质、氧化剂混合或接触。黄药配制和给药系统必须与酸类系统明确分开,并有清晰的标识。
•清洁卫生: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洁工作台、设备和地面,防止黄药粉尘积聚。操作完毕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手部和面部。
三、安全储存规程
安全储存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1.储存场所要求
•独立库房:应设立独立、专用的库房储存乙基黄药,远离生产车间和办公生活区。
•环境条件:库房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地面需防潮、防渗漏。理想储存温度应保持在20-30℃以下。
•禁忌物隔离:必须与强酸(如硫酸、盐酸)、氧化剂、食品及饲料等严格分开存放,最好设置独立的隔离仓。
2.储存管理要求
•包装完整性:检查入库的黄药包装是否密封、无破损。采用双层包装(内衬塑料薄膜袋,外层为编织袋)为佳。
•垛放规范:应码放在托盘上,离墙离地储存,堆垛不宜过高,以保证稳定性并利于通风和检查。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减少库存时间。
•标识清晰:库房门口和内部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如“刺激性物品”、“防潮”、“禁烟”等。库内应有清晰的物料卡,记录出入库信息。
四、泄漏应急处理与急救措施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与通风:立即隔离泄漏区,疏散无关人员。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后再进入现场。打开门窗,加强通风。
•控制与清理:用干燥的沙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覆盖泄漏物,小心收集于干燥、洁净的容器中。也可用大量水冲洗,但冲洗水必须收集处理,严禁排入下水道或自然水体。
•报告:将泄漏情况报告给安全负责人。
2.人员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尽早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迅速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食入:立即漱口,禁止催吐,饮足量温水,并立即就医。
乙基黄药是选矿厂的“利器”,但使用不当则可能成为“隐患”。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供完善的防护装备、建立严格的操作与储存制度,并配备有效的应急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选矿生产在安全、环保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安全提示:本文为通用性指南,具体操作请务必以您所使用的乙基黄药产品说明书和安全技术说明书为准,并严格遵守本选矿厂的安全管理规定。
上一条: 乙基黄药主要应用于哪些金属矿物的浮选?

